在各地考試中,常識部分的考察會涉及到我國古代的經濟方面的制度,而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我國歷朝歷代的稅收制度。下面就我國古代主要的稅收制度進行梳理,希望對備考的小伙伴們有所幫助。
一、井田制
西周時期,以道路和溝渠為界線,周天子把土地分割成“井”字形,中間為公田,其余八塊為私田分給八家。中間公田由這八家助耕,收獲全部歸“公”,由各級封建主獲得,比如周天子,諸侯等。
二、初稅畝
春秋時期的魯國魯宣公15年,魯國承認土地私有,不分公田與私田,一律按照土地交納土地稅。后來秦國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并且可以買賣。
三、屯田制
西漢時期,為了守護西北邊疆地區,減少長距離運輸糧食帶來的不便,使用軍人開墾土地進行耕種,既能守邊,也能解決糧食問題。
四、租庸調制
唐代時期,租庸調制在一定意義上是中國古代實物稅的集大成。“租”是以土地為標準征收農作物的稅種;“調”是以手工業品為對象所征收的稅種;古代每丁每年要服徭役,這可能會影響農業生產,如不服役,可以向國家交納財物,如絹或布來代替,這被稱為“庸”。
五、兩稅法
唐代中期,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即每年夏、秋兩次征收,征稅時間由原來不固定變為固定。
六、方田均稅法
北宋時期,王安石為了豪強隱藏田地,要求縣令每年測量土地面積,根據土地肥沃與貧瘠的不同分為五等,承擔不同的田賦。解決了土地承擔稅賦不公平的狀況。
七、一條鞭法
明代時期,張居正在全國統一丈量土地的基礎上,將田賦、徭役、雜稅一律折銀交納,但沒有將所有徭役全部由銀量代替。一條鞭法整體推進稅收種類由繁到簡,也由原來的實物稅轉向貨幣稅。
八、攤丁入畝
清朝雍正時期,在明代一條鞭法的基礎上,把人丁稅全部納入田畝,結束了之前按人丁和田畝雙重的收稅標準。
【試題練習】(判斷)1.西周井田制中的公田收獲全部交給周王。
【中公答案】錯誤。解析:西周井田制中的公田的收獲全部歸各級領主,其中包括周王,但并不是全部給周王,還包括諸侯等。故本題說法錯誤。
【考點點撥】本題考察的是對西周主要經濟制度及相關的政治制度的理解,理解井田制要和分封制聯系,才能準確全面的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判斷)2.初稅畝由春秋時期的齊國最先開始實行,后來各國逐漸效仿。
【中公答案】錯誤。解析:初稅畝制度最早由魯國開始實施,后來各諸侯國開始效仿。故本題說法錯誤。
【考點點撥】本題是識記類知識點,理解并識記我國經濟制度由奴隸制度轉向封建制度。
(判斷)3.清朝的康熙年間,實施“攤丁入畝”稅制,把丁稅攤入地畝之中統一征收。
【中公答案】錯誤。解析:“攤丁入畝”是由雍正開始推行。故本題說法錯誤。
【考點點撥】本題是識記類題目,理解并識記我國稅收制度由原來的人丁稅過渡到財產稅。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7-01
07-01
07-01
07-01
06-30
06-30
07-02
07-02
07-02
07-02
07-02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