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盛大開幕。“綠色、共享、開放、廉潔”是本次北京冬奧會的理念。作為一屆處處隱藏著“黑科技”的冬奧會,其中很多“綠色設施”也是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的。這些科技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綠色建筑
北京及延慶賽區11個冬奧場館全部通過綠色建筑認證,并且已經實現了場館100%由綠電供應。所有新建場館全部達到綠色建筑最高等級。北京賽區除新建的國家速滑館和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心兩個比賽場館外,其他比賽場館全部利用2008年奧運會遺產。將資源再利用發揮到了極致,并且可以完全采用公共交通抵達賽場。
二、氫能大巴
氫能大巴為延慶賽區核心區提供接駁服務。
氫能大巴搭載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均是我國自主設計打造的。這些大巴車輛每行駛100公里,可實現零下30℃低溫啟動,并且能夠適應低溫、爬坡等路況場景,滿足北方低溫運行要求??蓽p少7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成年人約50天地呼出量。做到了既減碳又高效。
三、綠色冬奧村
延慶冬奧村使用了超低能耗工程技術、被動房外窗、斷熱橋設計等物理手段實現建筑保溫,打造綠色低碳建筑。實時監測客房、健身房、公共區域等用能設備運行狀態。根據人員流動和行為模式,以及賽事信息和氣象參數,預測建筑用能負荷,優化設備工作模式,實現靈活、高效用能需求響應。并且就連食堂中的除餐盤外其他餐具均為一次性可降解,做到既環保又便捷。
四、綠色制冰
本次冬奧會采用二氧化碳環保型制冷進行制冰。
二氧化碳是當前最環保的制冷劑,其本身可以從自然界中提取,這樣的獲取方式不僅減少了傳統制冷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且相較于過去更加節省經費。在“冰絲帶”場館制冷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高品質余熱可回收再利用,比傳統方式效能提升30%。一年能夠節省用電200萬千瓦時。
五、低能耗場館
張家口賽區建設低能耗場館,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
①張家口冬奧村采用了鋼結構預制拼接技術,在實現同等功能的前提下,有效節約了建筑材料。
②運動大數據測算對場地運營階段的環境、生態、能源消耗等進行精細化管理,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六、冰水轉換場館
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大量延用2008年奧運場館,實現同一場館冬夏項目的雙向轉換。從“水立方”變成“冰立方”作為冰壺比賽場地。
冰壺項目對場館的溫度和濕度都有嚴格要求。經過場地結構、溫度、濕度、照明和聲學等多方面的定向科研攻關和近一年時間的改造,建設團隊采用了可轉換的鋼架支撐體系和可拆卸的制冰系統,在原本是泳池的水池上搭建了臨時冰面,完成擁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打造出了符合冬奧會冰壺賽事舉辦標準的轉換基礎、制冰系統、除濕系統、空調系統、體育照明系統。
楊奇勇介紹,現在的冰立方可以完成多種模式的更新和切換,為冬奧賽后場館的冰上、水上,賽事、演出,展覽、參觀等各類活動提供功能、環境保障。
此外,五棵松體育館已經完成6小時冰場和籃球場快速的“冰籃轉換”實驗,達到國際一流。未來公眾可以看到更多高水平冰上賽事,冰上健身條件也會變得更好。
七、碲化鎘發電玻璃
碲化鎘玻璃指的是通過在絕緣的半導體玻璃上,均勻涂抹僅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就能讓“玻璃”實現“改性”,成為可發電的建筑材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帶領團隊自主開發出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具有制造成本低、弱光也能發電、抗衰減等特點。2022年北京冬奧會項目建設中,碲化鎘發電玻璃分別應用于國家速滑館和張家口冬奧會場館BIPV建筑一體化項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介紹:“碲化鎘發電玻璃不僅具有建筑材料的特性,而且能夠發電,是新型綠色環保建筑材料。”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在這一條道路上,科技是塊巨大的墊腳石,通過各項黑科技的研發與實現,無不在彰顯著我國的創造力和活力,在冬奧會上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決心與能力,走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試題練習】(單選)1.以下不屬于北京冬奧會中出現過的綠色黑科技?
A.碲化鎘發電玻璃
B.氫能大巴
C.二氧化碳環保型制冷劑進行制冰
D.聲表濾波器
【中公答案】D。解析:ABC選項都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出現的,并且投入使用中。D選項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三號”當中保障飛船信息清晰傳回地面的設備。故本題答案為D。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7-01
07-01
07-01
07-01
06-30
06-30
07-02
07-02
07-02
07-02
07-02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