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這種貧血在育齡婦女、孕婦和嬰幼兒中發病率最高,這是因為婦女在來月經、妊娠和分娩時都喪失較多的鐵。哺乳時也會有鐵的丟失。嬰兒出生后3個月至24個月需要鐵量特別多,如果在飲食中不及時補充鐵,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大家知道了缺鐵性貧血好發的人群及發病的原因,就比較容易想到如何去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對于月經過多的婦女,首先應注意有無婦科疾病,到醫院檢查排除引起月經過多的疾病如子宮肌瘤等,適當地補充一些鐵,以免發生因鐵的丟失過多而造成缺鐵性貧血。在婦女的妊娠期注意營養,特別是應進食富含鐵和葉酸的食物,含鐵豐富的食物有:瘦肉、動物內臟(如心、肝、腎等)、動物血、黃豆制品、綠葉蔬菜等,一般來說,動物性食物不但含鐵量高,吸收率也高,黃豆中含鐵量和吸收率均較高,所以這兩類食品是防止缺鐵的良好食品。在妊娠4個月后應定期檢查血象及血清鐵,如有缺乏應及時補充鐵。在妊娠的后期和哺乳期間,可每天口服硫酸亞鐵或其他鐵制劑,以防止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對3個月至24個月的嬰兒應進行合理的喂養,提倡母乳喂養和及時添加輔食。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頻道)
及時掌握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6-29
06-29
05-25
05-25
05-25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