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中乙型肝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疾病,關于它的考試內容比較瑣碎,同學們記憶起來容易混淆,為了方便大家記憶,針對一些知識點,給大家做了整理,供大家復習參考。
1.病原學:
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是DNA病毒,HBVDNA位于HBV核心部位,是HBV感染最直接、特異和靈敏的指標。完整的病毒顆粒又稱Dane顆粒,分為包膜與核心兩部分,乙肝病毒有三對抗原抗體系統:
(1)表面抗原與表面抗體系統:表面抗原(HBsAg)本身無傳染性,但提示傳染性。表面抗體(抗-HBs)是一種保護性抗體。
(2)核心抗原與核心抗體系統: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細胞核內,血中無游離的HBcAg,是病毒復制的標記。而核心抗體(抗-HBc)是最早出現的抗體。
(3)e抗原與e抗體系統:e抗原(HBeAg)提示復制強,高傳染性;e抗體(抗-HBe)提示復制弱,低傳染性。
2.流行病學:
(1)傳染源:
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
(2)傳播途徑:
1母嬰傳播:包括宮內感染、圍生期傳播、分娩后傳播。
2血液、體液傳播:如輸血及血制品、注射、手術、針刺、器官移植等均可傳播。
(3)易感人群:
抗-HBs陰性者。嬰幼兒是獲得HBV感染的最危險時期。新生兒通常不具有來自母體的先天性抗HBs,因而普遍易感。感染后或疫苗接種后出現抗HBs者有免疫力。
3.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
輸血、不潔注射史,與HBV感染者接觸史,家庭成員有無HBV感染者,特別是嬰兒母親是否HBsAg陽性等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診斷。
(2)病原學診斷:
乙肝二對半(五項)是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1大三陽是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表示病毒在人體內不斷復制,有較強的傳染性。
2肝炎小三陽是表面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表示病毒復制活動及傳染性較弱。
乙型肝炎的相關知識在考試中比較簡單,但記憶內容比較多,容易混淆,希望通過以上的總結能夠幫助同學們更好的掌握。另外,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要做到認真審題,防止自己犯錯誤。祝愿同學們考試順利!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頻道)
及時掌握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5-09
05-09
05-09
05-09
05-09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