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近年來,C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搭建組織共建架構,理順基層治理機制,并將觸角延伸到小區院落,同步健全網格自治組織,形成大架構、微觸角組織結構,社區細分為各單元網格,建立工作隊伍,分格定崗定人定責,聯動開展治理環境衛生、糾紛調解、文化活動等工作。同步訂立相關管理條約,形成社會治理工作格局,推動社會治理向居民自治轉變,不斷壯大社會治理體系。
問題:根據材料,結合實際,圍繞“村(社區)治理創新”這一主線,以“共建共治共享”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在現代社會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大系統,缺少了現代化的治理理念、模式或實現途徑, 良性運行就難持久,老百姓“睡不安席,食不甘味”,國家也將陷入“發展陷阱”、不進則退?,F代社會是一個不同以往的新形態,有效地治理不能依靠高壓政策、放任自流, 現代化的社會治理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創新的社會治理。
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一字之變,背后有中國政府從管制型向服務型的過渡,更有中國社會由傳統走向現代的風起云涌。陰霾尚未散去,風雨更要兼程,惟有創新的光芒照耀,才能使治理之路的正確方向呈現于眼前。
創新之光,源于求實,成在得人。社會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社會治理的科學化也有著自身的規律,要想掌握規律,有序推進,就不能脫離基層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扎扎實實地深入街道、社區,調研清楚各級黨組織、行政派出機構和居委會各方在人、財、物等領域遇到的掣肘問題,尊重基層組織在具體開展工作過程中的實踐探索,善于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市鎮治理和社區治理經驗。任何創新都不能僅靠對現有狀況的分析和總結,還需要前瞻性和技術上的嚴謹,而這些都離不開人才。S市之所以要招聘復旦、交大等名校的大學畢業生到社區里任職,就是因為基層工作的人才難得,很多省份之所以要開展專門的城市綜合執法人員招錄考試,勇于打破原有的體制束縛,也是因為人才資源上的匱乏是制約城市社會治理協調性與有效性的關鍵。
創新之光長明,既要“守規矩”,又需“動腦筋”。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很多大中城市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病”也不斷顯現,給社會治理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創新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如果不守“規矩”,就可能“添亂”,這個“規矩”就是要做到系統治理和依法治理。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等共下一盤棋,黨建平臺建設、政務程序簡化、社會服務多元既分離又協作,而在協同配合的方式上則有創新的廣闊空間。有的社區為了給居民提供更方便的法律援助服務,主動找到律所,邀請專業律師開溝通會,參與案件調解咨詢,這就是一種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創新。
社會治理,并非坦途,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相信,作為始終“追求卓越”、“開明睿智”的行動者,只要將創新之明燈舉過頭頂,就永不會畏懼前程的陰影。
立意之點睛論點:
本題以題目中“村(社區)治理創新”和 “共建共治共享”這兩個關鍵詞入手思考建立文章,結合熱點理解介入,全文謀篇布局應以“以村/社區 (基層)創新治理為主題,談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因此總論點為“創新基層治理,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分論點的選取結合熱點理解,可將共建共治共享三個目標拆分;社會治理的主要手段;創新治理的“四化”等作為選取依據,分論點可參考:(1)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精神,當以突破藩籬為出發點。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精神,當以改革創新為發力點。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精神,當以服務群眾為落腳點。(2)基層社區治理要提效,需要結合技術手段,實現“智治”?;鶎由鐓^治理要穩固,貴在產業多元發展,實現“經”治?;鶎由鐓^治理要有效,需要各方共同參與,實現“共治”。(3)著力強化黨建引領的政治功能。著力構建協同共治的治理格局。著力譜寫居民自治的參與樂章。(4)創新之光,源于求實,成在得人。創新之光長明,既要“守規矩”,又需“動腦筋”。
文章點評:
標題:以觀點式寫法為主,稍加比喻“繪就藍圖”的修飾,作為一個觀點明確的標題寫作。
開頭:開頭中弱化單一談創新,而扣到熱點核心“治理現代化”,體現文章立意深刻,表明“現代化治理”即為創新治理。
過渡段:本文為兩個分論點謀篇布局,所以加入過渡段一能填充文章內容,二能通過過渡段體現對創新社會治理的自我見解,表明管理到治理背后的現代化創新體現。
分論點:結合題目“村(社區)”等基層組織的創新根本,再結合先進基層創新地區的例子佐證,同時順承遞進到第二個分論點,談在堅持人民性的基礎上,還需要把握好底線和靈活創新兩個維度。結合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的底線和靈活,圍繞“黨建引領、政府協同、社會參與”的主要手段,來說明陳述。兩個分論點圍繞“分論點+過渡+論證+總結”的方式建立。
結尾:短促而有力,反映在社會治理的探索中要不斷積蓄經驗,形成治理的創新方法,進行總結升華,再次點明主題,文章的結構更加緊密、簡單、凝練、升華,不失為一個好結尾。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遼寧公務員考試頻道)
及時掌握遼寧公務員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6-27
06-20
06-13
06-06
05-30
05-23
07-02
06-25
06-24
06-24
06-22
06-22
07-01
07-01
07-01
07-01
07-01
07-01